在三国时期沈阳配资平台,蜀汉政权的五位著名将领——关羽、张飞、马超、黄忠、赵云,被誉为“五虎上将”,这一称号在《三国演义》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。由于他们在军事上的卓越表现和为蜀汉政权的贡献,这五位将军去世后都分别被追封了不同的谥号。谥号是对一位人物生前地位、功过以及人格的综合评价,它代表了社会对其一生的认同,也成为了其身份和地位的象征。
那么,蜀汉五虎上将的谥号究竟是什么呢?在这些谥号背后,又隐藏着哪些复杂的历史故事?此外,作为五虎将中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——关羽和赵云,他们的地位究竟是如何比较的?赵云的谥号是否真的不如关羽?
从定义上来说,“谥”是对社会地位较高的人物死后所给予的评价,这种评价往往根据其一生的功业与过错进行综合判断。在古代,由于评价一位历史人物的功过并非一件易事,古人便选择通过谥号这一方式来简洁而有效地总结人物一生的特征。
展开剩余80%谥号的特征可以总结为三点:一是由后人根据该人物一生的事迹来追封;二是只有地位崇高的英雄人物才有可能被追封谥号;三是谥号体现了后人对该人物的态度,或是褒扬或是贬低。谥号的类型分为三种,分别是上谥、中谥和下谥,最初并未有“下谥”这一种类,后来的出现则与一些历史人物的恶行有关。譬如周厉王和周幽王,这些帝王由于暴虐的统治而被后世冠以恶谥。
对于武将和文臣而言,谥号不仅是他们在世时地位的体现,也是他们功过的历史见证。蜀汉的五虎上将也不例外。根据《三国志·蜀书六·关张马黄赵传》的记载,在刘备去世之前,蜀汉政权内只有法正一人获得了谥号,而五虎将的谥号则是在刘禅执政期间才被追封的。具体来说,关羽的谥号为“壮缪侯”,张飞为“桓侯”,马超为“威侯”,黄忠为“刚侯”,赵云为“顺平侯”。
首先,我们来看马超。马超是西凉名将马援的后代,素以骁勇善战著称。他在历史上的两个重大贡献是,在潼关一战中打败了曹操的大军,并使曹操感叹“马儿不死,吾无葬地”;此外,刘备攻占成都时,马超的到来帮助刘备稳固了西川的统治。马超的谥号“威侯”充分反映了他作为勇猛将领的形象。尽管马超早年曾起义反曹,但他的家族背景和英勇表现使他在刘备阵营中获得了尊重。然而,马超并未获得太高的权力,这一点也反映了他在蜀汉政权中的实际影响力。他的“威侯”称号,更多的是对他家族背景的尊敬。
接着是黄忠,蜀汉著名的老将军,年事已高却仍能英勇作战,给蜀汉带来了许多关键性胜利。特别是在汉中之战中,他亲自斩杀了曹军主帅夏侯渊,极大地削弱了曹军的力量,为刘备的汉中之争立下了赫赫战功。黄忠的谥号“刚侯”体现了他坚韧不拔、勇猛无敌的个性,是对他军事才能的高度肯定。
再来看张飞,历史上记载了他几次显赫的战斗,其中最为人知的便是长坂坡一役。张飞凭借着一声怒吼,成功吓退了曹军,保住了刘备的性命。此后,他又多次为蜀汉扩张疆土,捍卫了百姓的安全。然而,张飞性格暴躁、粗暴,经常酗酒闹事,最终也因此丧命,死于自己帐下士兵的背叛。刘禅追封他为“桓侯”,其中的“桓”字有开疆拓土、保境安民的意味,正符合他在蜀汉时期的功绩。
关羽与赵云的谥号则更为复杂,尤其是关羽。作为蜀汉的第二号人物,关羽的事迹在《三国演义》中被赋予了神话般的色彩,忠勇无畏,成为了中国文化中忠诚与勇气的象征。然而,历史上关羽的表现却并非无懈可击。关羽在战略上的一大失误便是丢失了荆州,这一重大过错不仅影响了蜀汉的整体战略布局,还最终导致了蜀汉与东吴的关系破裂。即便他一生忠心耿耿,刘禅对他的谥号却给予了“壮缪侯”这一稍显贬低的评价。“壮”字虽然表示武力强大,但缺乏谋略,“缪”字则暗示了他在军事策略上的失误。
与关羽的复杂评价不同,赵云的谥号“顺平侯”则显得十分简洁且充满褒扬。“顺”代表赵云性格温和、宽厚,“平”则表示他有条理、能够秉持公正之心,做事有理有据。赵云不仅在战场上屡屡立下赫赫战功,更在刘备去世后,成为了刘禅的亲信和支柱。他多次力挽狂澜,单骑救主的英勇事迹广为流传。尽管赵云的职位并没有像张飞或黄忠那样显赫,但他在蜀汉政权中的重要性无可替代。
综上所述,关羽和赵云的地位和影响力各有所长,但从谥号的角度来看,赵云无疑得到了更为全面的肯定。赵云的“顺平侯”更贴合他作为一个忠臣勇将的形象,而关羽虽然被誉为忠勇之象征,但他在战略上的失误导致了他谥号的贬低。最终,赵云的谥号无疑是蜀汉五虎将中最为得体的,它深刻地反映了赵云的品格与成就。
发布于:天津市宝尚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